立秋之后如何養生
2021-08-12
?
1、立秋之后如何養生
1.1、少開空調:“秋老虎”的來臨,讓很多人還是覺得如夏天一般,因此還是通宵開空調。大坪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姚元章提醒,立秋以后,即使再熱,早晚天氣都會偏涼一些,因此,空調開放時間不宜過長,夜里最好不開。
1.2、少吃寒涼水果:哪些是寒涼的水果呢?大坪醫院中醫科主任介紹,西瓜、梨、葡萄就是性味寒涼的水果。長夏后,很多人的脾胃都很虛弱,如果此時再吃寒涼水果,就可能傷及脾胃。
2、立秋養生的注意事項
2.1、宜祛暑滋陰:立秋之后,晝夜溫差加大,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,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。醫學專家認為,秋季燥氣上升,易傷津液,因此,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,可適當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蘿、乳品等柔潤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另外,多吃豆類等食物,少吃油膩厚味之物。
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,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、水果來降暑祛熱,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,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產物,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。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,如:黃瓜、冬瓜、西紅柿、芹菜等。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,如:葡萄、西瓜、梨、香蕉。另外需要提醒的是,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類、水果容易引發胃、腸道疾患。因此,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。
2.2、調理脾胃:實際上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,氣溫還是較高的,空氣濕度也較大。再經過苦夏的煎熬,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,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,調理脾胃應該側重于清熱、利濕、健脾,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,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。
2.3、著重養陰補虛: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,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,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癥進補。
如果呼吸淺短,聲音低微,神倦懶言,動則汗出,食欲減少,舌質淡就屬于氣虛體質。用黃芪、黨參、西洋參沏水喝,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。
3、立秋養生的運動原則
運動保養:運動應適度。
進入秋季,是展開各種運動訓練的大好時機,每人可根據自個的詳細情況挑選不一樣的訓練項目??墒?秋天養“收”的時分,不宜做運動量較大的運動,尤其 是老年人、小兒和體質虛弱者。秋天是訓練的好季節,但此刻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期間,故運動也應習慣這一原則,即運動量不宜過大,運動宜挑選輕松 平緩、活動量不大的項目。恰當的運動訓練,能增強機體習慣冰冷氣候的才能,但切勿搞得汗流浹背,當周身微熱,沒有出汗時,即可中止,此刻能確保陰精的內 斂,不使陽氣外耗。
此外,秋季運動還要格外留意防秋燥,每次訓練后應多吃些滋陰、潤肺、補液生津的食物,若出汗較多,可適量彌補些鹽水,彌補時以少數、屢次、緩飲為原則。
立秋之后的飲食養生
1、潤燥安神的食物:秋季氣候干燥,夜晚雖然涼爽,但白天氣溫仍較高,所以根據“燥則潤之”的原則,應以養陰清熱、潤燥止渴、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,可選用芝麻、蜂蜜、銀耳、百合、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。
2、平補的食物: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,以在冬季到來時,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。秋季進補應選用“防燥不膩”的平補之品。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、南瓜、蓮子、桂圓、黑芝麻、紅棗、核桃等。
3、健脾胃的食物:苦夏的煎熬,有“入夏無病三分虛”的說法,這時人們脾胃普遍較弱,養生要注意調理脾胃,多食用清熱、利濕、健脾的食品,使體內的積存濕熱排出,以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復。健脾胃的食物有山藥、扁豆、栗子、大棗、牛肉、山楂等。
立秋節氣氣候的特點
“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。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“候平均溫度”,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。
中國地域遼闊,雖各地氣候有差別,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,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。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,同時由于臺風雨季節漸去了,氣溫更酷熱,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“長夏”。
查看詳情 →